在日常使用科研顯微鏡時,如果您的科研顯微鏡鏡筒輕微下滑,只需雙手握緊粗焦螺旋,左手握緊,右手握緊粗焦螺旋順時針旋轉(zhuǎn),基本可以解決鏡筒下滑的問題。
如果你的科研顯微鏡鏡筒嚴重下滑,處理方法會比較麻煩。首先,你需要把科研顯微鏡放在平穩(wěn)的工作臺上,把鏡臂朝向自己,把鏡筒調(diào)到高處,然后用手握住鏡筒,慢慢向上拉,直到拔出來。然后用雙手握住粗焦螺旋,左手握不動,右手握住另一個粗焦螺旋,逆時針旋轉(zhuǎn),直到取下,然后左手握住粗焦螺旋,與旋轉(zhuǎn)軸一起拉出。取出后,會發(fā)現(xiàn)鏡筒的上下運動是由軸上的齒輪與鏡筒上的齒輪咬合控制的,而調(diào)焦機構(gòu)過松引起的鏡筒自動下滑是由于軸與軸套摩擦力小,軸與軸套之間有黃油潤滑。由于使用量過大,黃油量減少,軸也因磨損而變薄。
如果只加黃油不能解決問題,也可以取一根細而堅韌的線,然后在軸的右端打結(jié),然后將剩余的線纏繞在軸上。如果不容易纏繞,可以先在網(wǎng)上涂一些黃油,注意不要纏繞太多線,以免軸太粗,無法進入軸套。在纏繞軸外涂一層黃油,然后放入軸套,然后安裝去除的粗焦螺旋和鏡筒。此時,科研顯微鏡可以正常使用。
偏振光是指在科研顯微鏡操作中,如果光波的振動方向相互平行,只在固定方向振動的光。由偏振光的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組成的表面稱為振動面。自然光通過偏振鏡后可以變成偏振光。偏振光可以用偏振鏡檢查。不同狀態(tài)的偏振光通過偏振鏡后,會有不同的變化規(guī)律。偏振光在科研顯微鏡中的應(yīng)用主要體現(xiàn)在微分干擾科研顯微鏡的應(yīng)用上,從而對材料進行研究和分析。
研究顯微鏡偏振光技術(shù)在材料研究中的應(yīng)用可用于觀察和識別非金屬夾雜物。當樣品被線偏振光照射時,從光滑外表面反射的光仍然是線偏振光,不能通過正交位置的偏振鏡,因此在目鏡中看到黑暗;但在夾雜物中,光不僅反射在外表面,而且從夾雜物和金屬之間的界面反射,成為不同橢圓度的橢圓偏振光。